WFU

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

媽咪!妳要趕快學好EQ喔!



四分之一世紀在新聞圈裡拚搏,磨去了稜角分明的脾氣,自認在蘋果日報主管圈裡是個性平和、容易溝通的傢伙。未料才離開職場未久,便發現與「小孩」溝通能力偏弱、EQ 情緒管理能力不足,此時,天賜良機讓我得以有效自我訓練,幾周前取得了EQ 志工的培訓結業證書。

若非疫情,證書應會提早一年入手,但也因為疫情改變了志工培訓的方式,從大堂團體課程轉變成線上課程、搭配實體共學操作,讓參與者更能彈性運用零碎的時間學習。各地志工透過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老師的教學影片,紮紮實實的學習理論與教案,目的是除了「自學」還要有能力「教學」。

原來,楊俐容老師創設的芯福里基金會,希望培養家長們成為志工,父母們有了高EQ、小孩們才能浸淫在有良性溝通的家庭環境,再者,透過家長志工與學校合作、推動EQ學習進入校園,才是「親師生」三方協力共創高EQ學習的良性循環。因此,為了要教學,志工培訓有套嚴謹的制度。


踏入芯福里的EQ志工培訓,是美好的意外。

那一天,我第一次以「家長代表」身份出席學校會議,帶著批判的心情(職業病發作)入座,原是想表達對孩子使用的「聯絡簿」的建議。

聯絡簿每頁都會有「靜思語」金句,都是勸人為善、發揮善念的內容。但我認為如果整本聯絡簿的人生名言都取材於同一個宗教教派,並不合適,等於是讓單一教派置入了廣告在教材裡。即使,那只是一本家庭聯絡簿。

「如果編撰的廠商夠用心,至理名言可以來自各宗教、海納智慧。如果學校夠細心,可以挑選其它版本的家庭聯絡簿、或建議廠商調整。」鋪排著待會兒要發言的內容,我彷彿一位記者等著提問。



但我沒有發言。因為,我被一位家長志工的發言完全迷住,也才驚知,家長志工群利用晨光的自習時間「入班」教學生們學習EQ ,而且已經行之有年,正要爭取讓EQ 課能納入學校的常規課程。

「我一定要成為這些人!」毫不猶豫的在會議結束之後,馬上攀談了解如何加入志工團。好事多磨,疫情停止了大團體班開課,芯福里基金會彈性運作,培訓工作結合了線上線下的學習,我們成為第一批接受新教程的學員。

進入芯福里之前,陸續讀過楊俐容老師的書、欣賞她條理有致的說明親職教育,但直至研讀楊俐容老師的授課影片,才系統化的學習理論,把曾經四散分學的內容串連起來。



女兒知道我在學習「成為一個高EQ 的人」,排山倒海問了一堆問題,見她如此興致高昂,不油得暗喜在心。「媽咪!以後妳會到我們班上教我們EQ 嗎?」她已經開始期待未來。

昨天我急燥發怒催她快點穿鞋出門時,她竟看著我,平靜的說:「媽咪!妳要趕快學好EQ喔!」我頓時氣消怒散,啞然失笑,原來,我家已有EQ 小高手了啊! 

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

台大學生跳樓亡 我跟小孩這樣講



今天傍晚學校社團放學,還沒接到女兒,在校門口先跟她同學打了招呼。女孩不似平常的開朗,試圖問問她們合作科學展覽的事,她也回得無精打采。「累了嗎?」我暗想。但她一見到女兒便 一把拉住,交頭接耳了起來。

二個女孩絮絮交耳二、三回,我低頭跟她們說: 「妳們慢慢聊,我到旁邊去。」

鬆開握著女兒的手,悄悄離她們遠一點。祕密嘛!就是只有跟好朋友才講的出來的話,這我識相,離她們有個距離,女孩們的心情應該會輕鬆一點吧。

好一會兒,女兒帶著微笑向我走來,眉眼低垂的女孩則自己走去安親班。母女倆牽著手,細雨中走路去和蔡教授吃晚餐。

蔡教授是日圓先生的大學同學,常和我們一家三口聚聚聊聊。  



他們二位都是台大校友,我秀出五天台灣大學傳出三起學生自殺事件的新聞,餐桌話題轉到這兒。女兒就坐我對面,「為什麼會自殺?」她盯著我。

「可能是一種快要爆炸的情緒,覺得活在這世界上沒有意思。」我看著她,認真的說。她曾經輕描淡說她不明白為什麼要活著,當時我技巧的回答了她,但今天餐桌上這記直球,我不得不接住,「但情緒是可以紓發的,像水庫的水要滿出來之前,可以洩洪。」

「如果小岑有祕密要跟妳說,妳就好好聽,如果她心情不好,就多聽。」女兒點點頭。「所以小岑還好吧?」原來因為期中考考得不好,小岑跟女兒講了些什麼。

我突然覺得,我主動退出二個女孩兒的祕密圈,時機點真是恰到好處!



「媽媽去上EQ課,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好好調節情緒,如果妳有什麼話就盡管跟我說,如果我還做不好就請給我時間練習。」女兒點點頭,大口品嚐「小學生套餐」。這不是母女倆第一次談到死亡,但是第一次談到自殺。

我憶起一位自殺的高中同班同學。那一年她考上台大法律系,參加完迎新活動,開始上課,卻在宿舍浴室自縊。這是我人生裡首次、熟識之人自殺,那一年我們都十九歲。不是正要開始玩社團、選讀喜歡的課程、認識有趣的人嗎?怎麼就這樣,生命停止在十九歲。

很難理解她的心情,再多的理論分析都挽不回寶貴的性命,還有因此而破碎的家人的心。如果情緒能得到認同、找到出口,或許生命就活出不同的亮度了。

近來翻讀「薩提爾」相關書籍,推廣薩提爾的李崇建、李儀婷兄妹有諸多出版品。這篇來自「李儀婷的親子教養」文章示範了關於孩子考試考差時,父母可以如何進行薩提爾對話,附於文末以提醒自己。👆
















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

對抗惡視力 要一輩子努力




身為高度近視、飛蚊症、青光眼初期的患者,每年固定檢查眼底,對眼睛健康格外注意。也願意接受新療法、嘗試新技術。2019年11月赴中國上海旅行,偕友體驗了「眼部理療」,驚喜發現即使只是放鬆眼周肌肉,也能提升視力。想想,女兒有極高比率是高度近視一族,陪她一同對抗視力已有多時,在此紀錄母女倆的努力。文如下列

視力從0.3到0.6 她的孩子做到了

刻小字刻成近視  讓我歡喜讓我憂

登高不只望遠  還要抗近

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

刻小字刻成近視 讓我歡喜讓我憂




家長會邀請到赫赫大名的「仙女」余懷瑾老師演講,我上台分享一段女兒特別的舉動,引發她大驚奇及鼓勵!分享過程裡我突然醒悟: 「給孩子更大的空間,其實我做得到。」

女兒對螞蟻充滿了好奇心,這種在地球上已存活了一億年的生物。

大概從幼兒園開始,她會捏死了家裡的螞蟻後「餵蜘蛛」。可能因為我不擅清理角落、以及沿著牆壁向上攀長的書堆,交織成蜘蛛快樂結網的天堂。但本文重點不在蜘蛛,在螞蟻。

女兒「抓螞蟻餵蜘蛛」,我沒有阻止,只是默默觀察掉落在地上的蟻屍,一旦增加到某個需要清理的程度,便連同蛛網一起清掉。一陣子之後,她發現「蜘蛛沒有吃她餵的螞蟻」,於是把觀察 焦點從室內轉向陽台。




「陽台的螞蟻比較大隻。」她這麼說,雖然我無法辨識誰大誰小、但還是點頭以示贊同。每日放學,她伏在陽台進行觀察,灑砂糖誘食、挖土找蟻窩,那小小一方就是她的快樂天堂。

幾年之後,她已是中年級小學生,觀察及處理螞蟻的技術更上層樓。她把膠水倒入藥盒,再放入螞蟻數隻,有時候排列成圖、有時候亂撒一氣,然後將藥盒排排晾在陽台上。膠水乾了,撕下來,螞蟻凝固在透明的片片膠水裡。

我覺得挺有創意。即使她把陽台弄髒弄亂,「就當她的實驗室吧!」我這樣想。

升上小三她開始對抗「惡視力」之後,我不由得的限制了她觀察螞蟻的時間、她的螞蟻工坊也快收攤。一直到她開始配戴防控矯正眼鏡,才放心讓她重拾樂趣。




沒想到這防控矯正眼鏡,卻狠狠打了我一巴掌!因為過於放心而未察覺,女兒戴上防控矯正眼鏡之後開始「刻小字」,想當毫芒雕刻大師。今年八月的護眼護照例行檢查,雙眼裸視只有0.5,眼科醫生驚歎的說:「怎麼人家一年增加的近視度數,妳三個月就達標。」雙眼各有175度近視。

她的沮喪程度不亞於我,畢竟她使用了防控矯正眼鏡快一個月,是帶著信心上眼科診所。母女倆在診所外吹著涼風,討論下一步要如何對抗惡視力,然後擬好新的戰略,打起精神執行。

我還是沒有禁止她觀察螞蟻。但她要戴著防控矯正眼鏡,而且即日起她的「小學生的書袋」部落格由我打字,她必須以正常大小的字體書寫草稿。

「仙女」老師要家長分享孩子「做什麼事會廢寢忘食、會精進技術」時,我馬上想起女兒與螞蟻,以及她刻小字寫部落格的過程,她的部落格裡可是有六篇故事和螞蟻有關哪!




 




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

登高不只望遠 還要抗近




我懼高,爬爬小山還行,沒辦法攀高走稜線。妙的是,最近三年的懼高感似乎減輕不少,可能與我提升了登高望遠的頻率有關,一直刺激讓身體慢慢習慣有點腳底發麻卻又沒造成困窘(例如嚇得以爬姿前進),人生似乎也就距離「百岳」近了些。

心生健行登山的動力,並非突然燃起一股動力,而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– 為了女兒的視力。

猶記在就讀幼兒園之前,收到一紙來自衛生所的通知,才知道「喔!上幼兒園之前要先檢查視力」。因為近視被列為需要治療的疾病。那一天,牽著三歲半的女兒到衛生所,服務人員拿出視力表,請她「圓圈的破洞在那裡」,接著是色盲檢查。女兒得到了1.0與1.2的裸視力,雖然她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,但是從服務人員的笑容和讚美,她知道她雙眼不只「好看」還「看好」。

幼兒園時光飛逝而過,上了小學開始學寫字,後來我才明白那是視力惡化的開端。重點不在學寫字,而是寫字的姿勢。對,這話很老套,但讓我三年後追悔莫及。

寫字姿勢超重要


剛握筆寫字,女兒一筆一劃都慢慢刻,字寫得特別大、特別慢,寫一點點歪就擦掉重寫,花很長時間(其實是父母耐心不足)做少少的功課。我們忍不住詢問了老師,老師回說這很正常,因為小一學生還在習慣寫硬筆字,手部肌肉要學習,加上不熟悉筆劃順序,常常是以「刻」字的方式在學寫字。

女兒是左撇字,她有特殊的握筆方式。光是「接受」她的「不正常」握筆姿勢,就又是另一場父母與孩子的拔河。

升上二年級,女兒寫字速度如跑車油門用力「催落去」!而且字型開始縮小,「這樣寫比較快!」女兒說,快快寫完功課可以充裕玩耍,換成是我,也要寫小字啊。

有一天,她帶了一張通知單回來,我看了心涼半截,翻拍後傳給正在北海道「偽單身」快樂旅行的先生。0.6、0.6、0.6!女兒左眼裸視才0.6!通知單讓她老爸在北海道徹夜未眠……。




學校要求家長帶到眼科複檢,從此女兒展開假性近視治療旅程。除了診所開的散瞳劑,我便依照學校發下的各種護眼生活妙招,開始健行登高。那本小手冊林列十數條適合親子同遊的雙北步道,我先從離家最遠的開始走,怕是自己懶性重沒辦法持續,熱忱滿腔時先往遠方奔去。每次都會帶著鉛筆蒐集「拓印」當紀念,這方式對小學生來說還真有效,是健行時很重要的達成目標。

印象最深的是台北市北投區的「軍艦岩」步道,昂然矗立的岩石,遠觀極有氣勢,但懼高如我卻在「爬」山時心驚不已,每每手腳並用才能上前,而那看了心就滑下來的巨岩石梯,只能容下我三分之一個腳步,真叫步步驚心。

坦白講,登高後一覽的美景真的會激勵自己,女兒也樂此不疲。只是她不知道還沒改善她的視力之前,我的懼高就先被減輕了。

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

不動就會死的新聞




2004年被蘋果日報指派成立地產新聞中心,主掌日報、周刊、網路各樣態的房地產新聞,身為副總編輯的我看到傳播工具變化之快,新聞成品必須調整,才能迎合新趨勢。

這並非什麼新觀點。蘋果日報很早就製作「動新聞」影音新聞,並且在重要新聞的紙本版面最末,留下二維碼QRcode,讓翻看報紙的讀者能掃碼看影音新聞。但是,除了動新聞,蘋果日報尚未以直播方式生產新聞。

看中了壹傳媒集團出售「壹電視」給年代集團之後,尚有堪用的閒置器材與空間,幾個部門主管們聊一聊便有了「何不製作網路直播新聞節目」的想法。




壹傳媒的作風一向開放,在不增加部門成本的前題下,跨部門合作就此展開,「蘋果掀房市」帶狀影音節目開始播出。幾個月之後,再開一檔節目「建案搶先看」,同樣由部門裡口條清晰、有直播能力的夥伴當綱。

影音新聞節目存續期居然超過一年,這是啟動時未料之事。可惜的是,當時報社營運衰退已現,無暇無力支持創新,再加上數位廣告收入仍受限於「流量換金」的觀念,本部門急速前衝卻帶不動其它,只得停擺。

工作重心全盤轉換成即時新聞,投入另一個戰場。

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

就這樣被植入了新思惟




「沒有人要為你的流量付錢。」新思惟講課的劉育智醫師,一語戳破想從流量轉換成現金的媒體瞎夢。面對想打造「自媒體」的上課同學,實戰經驗豐富的他說得清楚,「流量不等於成功、更不等於品牌」。

七個半小時的課程,紮實的為同學墊基。翻閱二本教材,幾無廢言,圖文搭配恰到好處,對文字敏感的我能感受到編輯者的功力。蔡依橙校長、劉育智醫師耕耘文字多年,又因醫師工作繁重而練就一身去蕪存菁的溝通術,教材與口條都精確有料,時間流程掌控幾近完美。




蔡依橙校長教兒女們寫部落格,今年五月我也協助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兒,展開她的數位寫作歷程。慚愧的是,雖然在新聞圈打滾近二十五年,但部落格這一塊卻是門外漢,這份心情推動我報名上課。

旨在求得一實作指導,沒想到收獲更多。除了網路效益、社群平台解析,新思惟從醫學圈需要的文字功力為核心,隨著蔡依橙的人生時序,推出的課程增加了親子教養。

同樣是銷售知識技術,新思惟為什麼能開高價卻又滿堂學生?新思惟主要客層為醫學界,共通語言和人脈網絡、經濟條件匯流成藍海,蔡依橙與劉育智精燉多年的文字能力,命中紅心!




最欣賞他們講課時字字精準,教導學生駕馭網路時必須自尊自重,不學網紅衝一時流量,而是慢慢擴充「自媒體」品牌,不慍不燥。而且,除了二位上台老師,為數不少的助教群提供即時指導,讓學習過程「體驗感」直逼滿分。(醫師助教教你改字換圖,還不用掛號費XD)

坊間有許多講堂可選,但我相信能如此高效運作的課程,新思惟絕對是首選。

再者,蔡依橙校長為兒女擬定的「學習單」就公開在網路,Open Source開源使用的心態,讓線上線下的學習連成一氣。這是經營者的格局,也提醒著每個學生都能依照自己需求調整、建立學習型人生。我忽然明白了,這就是我被植入的「新思惟」啊!

2020年8月31日 星期一

愛一個是一個的資優生




結識韓先生不過年餘,持續觀察BiG行動夢想家基金會的執行,的的確確還依著他鋪設的軌道前進。這位四十歲的創業家不說空話的堅持,在兩岸幾乎互動停滯現況下,仍步步踏實的邁出去。

貌似大學生的韓先生自小資賦優異,沒被寵壞的原因在於母親的教誨。身為母親的我對此相當有感,與其鼓勵孩子爭取學科第一,我比較鼓勵孩子多方嘗試,從旁觀察孩子的天賦。




帶著孩子加入韓先生的營隊,這些營隊只開放給家扶中心、或育幼院的孩子參加,免費提供寒暑假裡不上學的學習場所。當所有孩子們玩在一起,每個笑容都一樣燦爛。

囿於經費,韓先生的公益事業集中在北台灣,假以時日,以他「能幫一個是一個」的踏實作為,會得到更多支援而廣播愛的行動,他的網路聲量也會迎風而揚。

想捐款BiG行動夢想家

百歲總裁跟我說



太平洋建設集團總裁章民強受訪,娓娓道出人生智慧。
太平洋建設集團總裁章民強受訪,娓娓道出人生智慧。


最後的見面是為了他的書,我試圖一一釐清書稿的疑問。釐得清的有些難以入書、最動人的往往是釐不清楚的如煙往事。

幾番細讀書稿、挑出可能不適入書的段落。人事已非卻又爭議難平的,刪。雞鳴之盜但還露臉在名人新聞者,刪。核對今日時地已非記憶所存,刪。刪簡留菁之後,全書還有八萬字,加上四方採寫親友的內容,書稿份量挺重。

百歲總裁其實還有一半的話沒講,那些關於被遠東集團整碗端走的SOGO百貨事業、一盤精心布下的政商棋局




出版時間適逢農曆春節,那也是章總裁在親友陪伴下最後一個春節,幾個月後他溘然離世。翻讀這本書,想起他提醒爾輩「年輕人」為人要有「信念」,叨叨述來如暮鼓晨鐘,迴盪不已。 

見面當時,章民強已臻九十八歲,行動雖顯龍鍾,但尚稱精神奕奕。如同廿年前的採訪,還是很難完全聽懂他濃厚的家鄉口音,他出生在中國浙江省湖州,現在稱為吳興。

往事已逝近百年,他口中那些千里之遙的地理名稱,之於他親切如日昨,對我則像繞了一小趟中國。

那時代的小民,見證了日本侵華、國共內戰,每個臉龐都深深刻著歷史傷痕。歲月帶走了他們,後輩親人再也無從聽見從他們口中講出來的顛沛,翻讀人生書,或能理解他們一二。